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本项目位于太仓市城厢镇工业园区五洋路东侧、顾港路南,具体情况见附图1 ——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状况如下: 1、项目地理位置 太仓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地处北纬31°20′~31°45′、东经120°58′~121°20′。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总面积822.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85.9平方公里,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8.23万公顷,耕地面积3.43万公顷。 2、地形地貌地质 项目所在地为广阔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高程2.5~2.9m(85国家高程),地质条件良好,地耐力为80~190kPa,适宜各类工程建设;该陆域沿江有大堤,外侧滩地平缓,宽300~1100m,-10m岸线距堤1000~1400m,基层埋深在300m以下,为淤泥质岸线,可作为码头用长桩桩基持力层,具有优越的建港条件。地质构造为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淮阳山字形构造宁镇反射弧的东南段。区内断裂构造规模不大,基底构造相对稳定。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升降运动,差异不大,近期呈现持续缓慢沉降。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90)”及国家地震局、建设部地震办[1992]160号文,苏州市50年超过概率10%的烈度值为Ⅵ度,本区域地震基本裂度为Ⅵ度。 3、气候特征 太仓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受北方冷高压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春秋季是季风交替时期,天气冷暖多变,干湿相间。2007年平均气温17.6℃,比常年偏高1.9℃。年降水量1119.7毫米,比常年偏多30.1毫米,全年雨日158天,比常年多29.6天。年日照时数1893.8小时,比常年偏少75.2小时。地常年主导风向为东(E)风,ESE~SSE向风的频率占25%,每年秋季则以东北(NE)向风为主。 4、水系、水文特征 太仓市濒临长江,由于受到长江口潮汐的影响,太仓境内的内河都具有河口特征,河水的潮汐运动基本与长江口的潮汐运动一致。长江口是一个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长江南支河段呈非正规半日潮,每天二涨二落。根据附近江边七丫口水文站的潮位资料分析,太仓长江段潮流特征如下: 平均涨潮流速:0.55m/s;平均落潮流速:0.98m/s; 涨潮最大流速:2.78m/s;涨潮最小流速:0.12m/s; 落潮最大流速:3.12m/s;落潮最小流速:0.62m/s。 本项目废水经厂区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太仓市城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最终纳污水体为吴塘河,吴塘河位于太仓城区西侧,北接杨林塘,南接苏浏线,等外级航道,上游七浦塘,下游葛隆,全长26.2公里。 5、生态环境 (1)陆地生态 项目所在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足,物产丰富,为鱼米之乡。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棉花等农作物和各种蔬菜。沿江防洪堤种植杉、松等树木。 (2)水生生态 太仓江段靠近河口,在潮流界内,为淡咸水交汇混合处,形成了优越的自然渔业环境。从鱼种的生态特点分析,长江下游渔业水产资源有淡水种、半咸水种、河口种和近海种四大类型。 鱼类以鲤科鱼为主,还有鲥鱼、刀鱼、河鲚、中华鲟等珍贵鱼类。另外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在渔业生产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此外长江太仓段还有白暨豚等珍稀濒危动物。 |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社会经济 太仓市隶属江苏省苏州市管辖,市人民政府驻地城厢镇。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素称“江南鱼米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太仓保持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势头,在全国率先进入小康市,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全市辖7个镇、126个行政村、3483个村民小组、68个居民委员会,境内有太仓港经济开发区。2014年年末户籍人口47.74万人,比上年增加293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2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34‰,死亡率为8.12‰,自然增长率为0.21‰;年末常住人口70.85万人,城市化率为65.34%。 根据《2014年太仓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太仓市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5.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8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56.68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469.81亿元,增长9.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523元,增长8.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1%。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47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税收收入90.97亿元,增长10.8%,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85.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7.63亿元,比上年增长5.7%。 2、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太仓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83所,其中新增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生数14944人,在校学生71177人,毕业生16563人,教职工总数5480人,其中专任教师4512人。幼儿园33所,在园幼儿11726人;小学28所,在校学生30234人,招生数5137人;初中15所,在校学生14927人,招生数5286人;高中4所,在校学生5635人,招生数1779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3515人,招生数1081人;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5140人,招生数1656人。成人教育学校26所,在校学生76296人。 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有效推进。图博中心投入使用,文化艺术中心、传媒中心进入内部装修,沙溪、浮桥等6个镇文化中心达标建设完成。承办了第八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奥地利克恩顿州合唱团、肯尼亚舞蹈团、保加利亚和奥地利艺术团等来太演出活动。全年免费放映数字电影1477场次,吸引观众30万人次。举办了“2010上海世博会太仓主题周”、双凤龙狮、滚灯和江南丝竹在世博场馆专场演出74场次、金秋文化创意产业推介会、牛郎织女邮票首发式、第二届海峡两岸电影展等活动。《太仓历史人物辞典》出版发行,收录3450个太仓历史人物。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医疗机构床位2608张,卫技人员3039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5.0%,其中医生1209人,护士1130人。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1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个,疾控中心1个,急救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急救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共接听电话76892次;出车10485次,增长17%;接送病人8431人,增长18%。 3、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 1、规划期限与范围 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0 年-2030 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10-2015 年,中期:2016-2020 年,远期:2021-2030 年。规划范围为太仓市域,总面积约822.9km2。 2、与用地布局、产业发展定位相容 《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于2011 年10 月18 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以苏政复[2011]57 号文批复(苏政复[2011]57 号文)。 根据《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太仓的城市职能定位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之一;沿江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环沪地区的生态宜居城市、休闲服务基地、创新创意基地。 在空间上更具体落实发展策略,有效应对现实发展问题,形成功能有所侧重、空间组团集聚的城乡空间。城镇空间形成“双城三片”的结构: “双城”指由主城与港城构成的中心城区; “三片”指沙溪、浏河、璜泾; 主城功能定位:宜居之城、商务之城、高新技术产业之城。 工业用地布局:主城工业用地主要布局在204 国道以东以及苏州路与沿江高速公路道口地区,包括德资工业园、高新产业园等产业发展载体。科教新城(即南郊新城)组团204 国道以西,建设临沪产业园,与嘉定工业园区、昆山开发区相协调。 产业发展定位:坚持创新发展、低碳发展、集群发展、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新型化,着力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产业能级。突出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重大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太仓市城区污水处理厂位于市区西北部,西依204国道,分二期建设,自1999年至2001 年分批上马一期工程后,形成了2万吨的处理能力。2006年再次本二期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增加一倍,达到4万吨/日的处理能力,已建成运行,目前实际处理量为3万吨/天,其中北京路以南、太平路以西区域的实际生活污水仅占其目前处理能力的4%左右。污水处理目前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与一期相同的改良型A2/O氧化沟工艺,工艺稳定可靠,出水保证率高,接管工业废水占40%。处理工艺为改良型A2/O氧化沟,其排放尾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排至吴塘河。
|
环境质量状况
新建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质量: 新建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中常规因子(SO2、NO2、PM10)引用《太仓科邦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迁建包装桶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G1项目所在地”测点,新建项目位于G1测点东南方向,距离1.7公里,监测时间:2015年5月29日-6月4日进行,连续监测7 天。监测结果为:SO2浓度范围为0.023-0.033mg/m3,NO2浓度范围为0.024-0.032 mg/m3,PM10浓度范围为0.094-0.123 mg/m3,各因子中,SO2、NO2小时值,PM10日均值均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因此可以说明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2、地表水质量现状 本项目纳污水体为吴塘河,吴塘河水功能区划分为Ⅳ类,引用《太仓科邦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迁建包装桶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W2:太仓市城区污水处理厂排口下游1000米处”监测断面,监测时间:2015年5月29日—2015年5月31日,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一次。监测结果为:pH 7.28、COD 28 mg/L、氨氮1.42 mg/L、总磷0.28 mg/L、SS 15.67 mg/L,监测期间浓度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要求;SS 满足参照执行的水利部试行标准《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四级标准,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3、声环境质量状况 评价期间对新建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时间:2016年6月22日昼间、夜间各一次;监测点位:厂界外1米。具体监测结果见表8。 表8 项目地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地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192-2008)3类标准。
|
||||||||||||||||||||||||||||||||||||||||||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厂区附近无已探明的矿床和珍贵动植物资源,没有园林古迹,也没有政府法令指定保护的名胜古迹,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表9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
1、地表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SS参照《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表1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表
2、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即 表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表
3、声环境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3类标准见表12: 表12 区域噪声标准限值表
|
|||||||||||||||||||||||||||||||||||||||||||||||||||||||||||||||||||||||||||||||||||||||
污 染物排放标准
|
1、废水 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污水量0.4t/d(120t/a),生活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排放至太仓市城区污水厂统一处理达标后,尾水排入吴塘河。尾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一级A标准及《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07)相应标准。全厂所排生活污水执行太仓市城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表13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mg/L)
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2、噪声 本项目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即等效声级Leq[dB(A)]。 表14 噪声排放标准限值
3、废气 项目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见下表。
表15 废气排放标准限值
|
|||||||||||||||||||||||||||||||||||||||||||||||||||||||||||||||||||||||||||||||||||||||
总量控制指标 |
污染物总量:单位(t/a) 1、水污染物: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COD、氨氮。 生活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排放至太仓市城区污水厂统一处理达标后排入吴塘河。具体见表16。 表16 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情况表
按照《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由建设单位提出总量控制指标申请,经太仓市环保局批准下达,并以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的形式保证实施,总量在太仓市城区污水厂内平衡。 2、大气污染物: 迁建项目产生非甲烷总烃不属于总量控制因子,可作为考核因子作为环保考核依据。 3、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处理处置,实现“零”排放。
|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简述(图示): 1. 汽车维修工艺: (1)汽车维修工艺流程图:
大修
小修
G1、G2、S1、S2、S3、N
更换零件、机油、焊接等
检修汽车进厂
部件拆卸
检修、更换零件、焊接等
试车
完成
完成
G1、G2、S1、S2、S3、N
图1 汽车维修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简介: 汽车进厂时判断大修或者小修,然后根据流程进行检修,更换损坏的零件,然后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试车,试车完成后即可出厂。 本项目汽车维修期间对损坏的汽车零件的更换会产生废汽车零部件(S1);机油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机油(S2),且会挥发产生少量的有机废气(G1),以非甲烷总烃计;焊接过程会产生少量的废焊渣(S3)及焊接烟尘(G2);齿轮油为添加使用,无废齿轮油产生。 |
|||||||||||||||||||||||||||||||||||||||||||||||||||||||||||||||||||||||||||||||||||||||||||||||||||||||||||||||
主要污染环节 一、施工期 1、废气 施工期废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排放,施工人员生活燃气废气,地基开挖,建材运输及道路扬尘等。 2、废水 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和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搅拌、砖瓦、土方等建筑物料喷洒及机械泥土清洗产生的施工废水。 3、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废渣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工程土建过程产生的废弃土石等建筑垃圾。 4、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目前国内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及施工设备大致相同,因此施工期机械设备噪声源强采用类比调查数据。施工期主要产噪机械设备及等效噪声级见表17。 设备产生噪声经距离衰减、建筑物阻隔、建筑区简易围护等措施衰减后,其施工场地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中昼间≤70 dB(A),夜间≤55 dB(A)标准限值。 表17 工程施工机械噪声值
施工期内噪声源主要为搅拌机、振捣棒及各种施工车辆,噪声声级在70~100dB(A)。 二、运营期 1、废水: 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项目劳动定员10人,生活用水定额按照每人每天50L计,年工作300天,生活污水的排放系数按0.8计,产生生活废水0.4吨/天,120吨/年。主要污染物为COD、SS、氨氮、TN、TP。预计生活废水浓度为COD:400mg/L;SS:250mg/L;氨氮:30mg/L;TP:4mgL。 2、废气: 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焊接过程产生的焊接烟尘(G1)及机油挥发产生的有机废气(G2)。 (1)焊接烟尘G1:根据采用焊接方式的不同以及所用焊接材料的不同,焊接粉尘产生量不同。迁建项目焊接方式为电焊,类比同类企业,电焊1kg焊丝约产生2-5g颗粒物,本项目按最高值计算。迁建项目使用焊条约0.2t/a,则焊接颗粒物产生量约为0.001t/a,由于量较少,通过车间通风装置无组织排放,年排放时间为2400h/a。 (2)有机废气G2:主要为机油使用过程中挥发产生的有机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计。按照同类企业类比可知:非甲烷总烃的挥发量约占机油的0.1%,则非甲烷总烃G2的产生量为0.0005t/a,由于量较少,通过车间通风装置无组织排放。 迁建项目无组织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18。 表18 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产生情况表
3、固废: 本项目营运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维修期间产生的废零部件、废机油,焊接产生的废焊渣、擦拭机器产生的废抹布和员工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其中废机油、废抹布为危险固废,其他均为一般固废。 (1)废零部件:主要为更换下来的损坏的零部件,产生量约为0.5t/a; (2)废焊渣:产生量约为0.01t/a; (3)生活垃圾:项目劳动人员10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按照每人每天1kg考虑,年工作天数为300天,则产生量为3t/a; (4)废机油: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该部分危险废物的编号为HW08废矿物油(900-202-08),产生量为0.02t/a,产生后由企业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5)废抹布:本项目会使用抹布定期擦拭机器等,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该部分危险废物的编号为HW08废矿物油(900-202-08),产生量为0.01t/a,产生后由企业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表19 营运期固体废物分析结果汇总表
4、噪声: 本项目的噪声源主要为升降机、电焊机等设备噪声,噪声值为 70dB(A),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这些噪声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加强绿化来降低。 对于项目的噪声处理,企业应当参照执行如下防治措施: (1)在站内设置绿化带,建议种植乔木、灌木和夹竹桃等四季常青的树种,以高低错落布置保证一定的密度,可以起到良好的降噪作用。 (2)加强车辆交通管理,在调压站入口两端设置限速、禁鸣标志,限制车辆速度,静止车辆鸣笛,可以有效降低交通噪声污染源强。 在采取上述措施之后,项目的噪声可以得到一定的削弱。再经过绿化带的隔声作用之后,预计可降低25dB(A)以上。 |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种 类 |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名称 |
产生浓度 mg/m3 |
产生量t/a |
排放浓度mg/m3 |
排放速率kg/h |
排放量t/a |
排放去向 |
||
大气 污 染 物 |
挥发 |
非甲烷总烃 |
/ |
0.0005 |
|
0.0002 |
0.0005 |
无组织排放 |
||
焊接 |
焊接烟尘 |
/ |
0.001 |
/ |
0.0042 |
0.001 |
无组织排放 |
|||
水 污 染 物 |
生活污水 |
|
产生浓度mg/L |
产生量t/a |
排放浓度mg/L |
排放量t/a |
排放去向 |
|||
废水量 |
- |
120 |
- |
120 |
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太仓市城区污水厂处理 |
|||||
COD |
400 |
0.048 |
400 |
0.048 |
||||||
氨氮 |
30 |
0.0036 |
30 |
0.0036 |
||||||
TP |
4 |
0.00048 |
4 |
0.00048 |
||||||
SS |
250 |
0.03 |
250 |
0.03 |
||||||
固 体 废 物 |
|
产生量t/a |
处理处置量t/a |
综合利用量 t/a |
外排量 t/a |
备注 |
||||
一般固废 |
生活垃圾 |
3 |
3 |
0 |
0 |
委托环卫部门清运 |
||||
废零部件 |
0.5 |
0 |
0.5 |
0 |
外卖 |
|||||
废焊渣 |
0.01 |
0 |
0.01 |
0 |
外卖 |
|||||
危险固废 |
废机油 |
0.02 |
0.02 |
0 |
0 |
委托资质单位处理 |
||||
废抹布 |
0.01 |
0.01 |
0 |
0 |
|
|||||
电离和电磁辐射 |
/ |
/ |
/ |
/ |
/ |
|||||
噪声 |
分类 |
名称 |
治理前声级dB(A) |
防治后声级dB(A) |
排放情况 |
|||||
升降机、电焊机 |
等效A等级 |
70dB |
45dB |
达标排放 |
||||||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项目运行期对周围生态环境不产生影响,其生态影响主要存在于施工期。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为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项目建成后,种植树木、草坪等,部分地面进行硬化,进一步改善所在地局部生态环境。由于项目面积较小,且位于工业区,将不会引发项目区总体环境功能的改变。
|
||||||||||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需建造建筑物建筑面积2539.7m2,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固体废物、施工期废水等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1)施工废水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包括食堂污水、粪便污水、洗浴污水,主要污染物是CODCr、BOD5、氨氮等。本项目预计施工平均有施工人员100人,施工人员每天生活用水以100L/人计,污水按用水量的80%计,则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8t/d,本项目施工期约300天,则共排放生活污水2400t。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接至太仓市江城污水处理厂处理。严禁任何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本项目施工使用全部商业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基本无泥浆水产生,少量的设备清洗废水用于施工场所抑尘,挥发损耗。同时应做好建筑材料和建筑废料的管理;在施工工地周界应设置排水明沟。由此可见,施工期废水避免了随意排放现象,避免了对当地水环境构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2)施工噪声 类比建筑施工噪声影响分析,通常白天施工机械超标范围为100m以内;夜间打桩机禁止施工作业,对其它施工机械而言,需在300m外才能达到施工作业噪声限值。因此,项目应加强施工期的管理,减轻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针对施工期噪声特点,本评价建议: ①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先进的施工技术,从源头降低噪声强度; ②对产生噪声的施工设备加强维护和维修工作,对噪声的降低有良好作用; ③在施工现场,采用柔性吸声屏替代目前通用的尼龙质地的帷幕,既可抵挡建筑噪声,又可拦住杂物等; ④禁止夜间(22时至凌晨6时)和午间(12时至14时)进行产生高噪声的作业,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 ⑤汽车晚间运输用灯光示警,禁鸣喇叭。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的施工噪声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3)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经类比调查,如若不采取防护措施,则150m以内将会受到扬尘污染影响。在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后,施工区域TSP浓度超标范围在50m以内,即在此范围内的区域扬尘影响较为明显。 所以在施工期间,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尽量减少扬尘的产生,如喷水,保持湿润,及时外运等。在建设场地的四周应设有围护装备,房屋建筑要实行封闭式施工以防止扬尘的扩散。具体为: ①施工作业区应配备专人负责,作到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在基础施工期间,应尽可能采取措施提高工程进度,并将土石方及时外运到指定地点,缩短堆放的危害周期。 ②对作业面和临时土堆应适当地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小起尘量,施工便道应进行夯实硬化处理,减少起尘量。 ③场地内土堆、料堆要加遮盖或喷洒覆盖剂,防止扬尘的扩散。建议多用商品(湿)水泥和水泥预制品,尽量少用干水泥。 ④运土方和水泥、砂石等时不宜装载过满,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遮盖、封闭措施(如用苫布)。对不慎洒落的沙土和建筑材料,应对地面进行清理。 ⑤合理安排施工运输工作,对于施工作业中的大型构件和大量物资及弃土的运输,应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期,以缓解交通压力。同时,施工单位应与交通管理部门应协调一致,采取响应的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交通疏导,避免压车和交通阻塞,最大限度的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不会对当地环境空气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4)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 该项目建设施工期间将产生大量废土及各种建筑垃圾等,其主要成分为SiO2、Al2O3等,不含有毒有害成分。按照市容环卫、环保和建筑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及时将固废运到指定点(如垃圾填埋场、铺路基等)妥善处置,严防制造新的“垃圾堆场”。对施工期产生的废物可以利用的部分应尽量加以综合利用。将混凝土块连同弃土、弃渣等送至专用垃圾场所或用于回填低洼地带,建筑垃圾中钢筋等回收利用,其它用封闭式废土运输车及时清运,并送到指定倾倒点处置,不随意抛弃、转移和扩散。其次,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也及时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桶)内,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及时清运处理。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及时收集、清运、转运。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的固废对当地环境影响较小。
|
|||||||||||||||||||||||||||||||||||||||||||||||||||||||||||||||||||||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焊接过程产生的焊接烟尘及机油挥发产生的有机废气。由于产生量较小,因此采取车间通风装置无组织排放,厂界达标,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软件计算,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浓度在厂界均无超标点,因此,本项目厂界不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规定,无组织排放有害气体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m为环境一次浓度标准限值(mg/m3),Qc为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公斤/小时),r为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米),L为工业企业所需的卫生防护距离(米),A、B、C、D为计算系数。根据所在地近五年来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查取,A=470,B=0.021,C=1.85,D=0.84。 表20 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计算表
按照要求,当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小于100m时,级差为50m,所以本项目应以维修车间为边界设置50m卫生防护距离。包络图详见附图2。由于本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内,卫生防护距离内无常住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点,因此,本项目50m卫生防护距离不会对周围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2. 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太仓市城区污水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尾水排入吴塘河。 太仓市城区污水处理厂位于市区西北部,西依204 国道,分二期建设,自1999年至2001 年分批上马一期工程后,形成了2 万吨的处理能力。2006 年再次迁建二期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增加一倍,达到4 万吨/日的处理能力,已建成运行,目前实际处理量为3 万吨/天,其中北京路以南、太平路以西区域的实际生活污水仅占其目前处理能力的4%左右。污水处理目前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与一期相同的改良型A2/O 氧化沟工艺,工艺稳定可靠,出水保证率高,接管工业废水占40%。处理工艺为改良型A2/O 氧化沟,其排放尾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 标准排至吴塘河。 根据苏环科[2007]16 号(关于印发《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通知)的要求,太仓市城区污水处理厂须进行升级改造,在原改良型A2/O 氧化沟的工艺基础上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即采用后续BAF 生物滤池处理工艺,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该方案已取得了太仓市环保局的批复同意,升级改造工作已于2009 年5 月底完成。提标后尾水排放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标准排入吴塘河。 迁建项目新增废水0.4t/d,排放量较少,仅占太仓市城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的0.001%,而且本项目生活污水水质较简单,不会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运行,污水主管网已经铺设到项目所在地。由此可见,本项目产生的废水接管太仓城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是可行的。建设项目排放口设置需按照《关于印发<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控[97]122 号)有关排水体制的规定设置。 因此,迁建项目废水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3.声环境影响分析 迁建项目主要为汽车维修服务,无金属机加工过程,因此设备噪声较低。且本项目高噪声设备经过减振和厂房的隔声处理之后,噪声能够得到较大的削弱,在厂界处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区标准的要求,对当地声环境贡献量较小。 同时由于项目周围50m范围内无居民点等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因此,项目的噪声不会对当地声环境构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的固体废物有维修期间产生的废零部件、废机油,焊接产生的废焊渣、擦拭机器产生的废抹布和员工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其中废机油、废抹布为危险固废,其他均为一般固废。
表21 建设项目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方式评价表
生活垃圾为一般固废,产生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外运处置;废零部件和废焊渣为一般固废,产生后统一收集外卖。废机油、废抹布为危险固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可见,项目的各部分固废均得到了妥善的处置。 项目的固废在暂存时,划分了专用的暂存区,并采用符合要求的包装方式以及防雨、防渗漏措施,可以较好的避免固废暂存时对土壤、地下水的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项目的固废对当地的环境影响较小。 5.清洁生产分析 本项目所采用的原辅料为无毒的原辅料,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清洁生产对原辅料的要求。项目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水资源等利用效率较高;项目采用电能作为能源,属于清洁能源,符合清洁生产对资源能源的要求。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技术水平较为先进,符合清洁生产对生产工艺及设备的要求。项目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且各类污染物均得到妥善的处理和处置。 总体上讲,本项目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资源能源利用水平较高,生产过程控制严密,基本符合国家清洁生产要求。 6.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在项目建设时,厂区必须按苏环控[1997]122号文《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要求设置排污口。 (1)项目建成后,应在废水排放口安装流量计,并制订采样监测计划。废水排口附近醒目处应设立环保图形标志牌。 (2)对于一般固体废物应设置专用贮存、堆放场地。各类固体废物贮存场所均应设置醒目的标志牌,并明显分开,避免混乱不清。 |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名称 |
防治措施 |
预期治理效果 |
|
大气 污染 物 |
挥发 |
非甲烷总烃 |
无组织排放 |
达标排放,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
|
焊接 |
焊接烟尘 |
无组织排放 |
|||
水污 染物 |
生活污水 |
COD SS NH3-N TP TN |
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太仓市城区污水厂处理 |
最终外排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
|
电离辐射和电 磁辐射 |
/ |
/ |
/ |
/ |
|
固体废物 |
一般固废 |
生活垃圾 |
3t/a |
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
废零部件 |
0.5t/a |
统一收集外卖 |
|||
废焊渣 |
0.01t/a |
统一收集外卖 |
|||
危险固废 |
废机油 |
0.02t/a |
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
||
废抹布 |
0.01t/a |
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
|||
噪 声 |
升降机、电焊机 |
50-70dB(A) |
合理规划布局、选用低噪设备、隔声、距离衰减、加装防震垫等措施; |
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GB12348-2008)3类标准的限值要求 |
|
其他 |
/ |
/ |
/ |
/ |
|
生态保护措施预期效果: ——
|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检查一览表
项目名称 |
太仓市镇洋汽车修配有限公司迁建汽车修理项目 |
|||||
类别 |
污染源 |
污染物 |
治理措施(设施数量、规模、处理能力等) |
处理效果、执行标准或拟达要求 |
环保投资(万元) |
完成 时间 |
废水 |
生活污水 |
COD、SS、氨氮、总磷、TN |
- |
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太仓市城区污水厂处理 |
0.2 |
与本项目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项目建成时 同时投入运行 |
噪声 |
升降机、电焊机 |
LAeq |
减振、隔声 合理布局 |
厂界噪声达标 |
0.3 |
|
废气 |
挥发 |
非甲烷总烃 |
无组织排放 |
达标排放,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
0 |
|
焊接 |
焊接烟尘 |
无组织排放 |
达标排放,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
0 |
||
固废 |
生产、生活 |
废零部件、废机油、废焊渣、废抹布、生活垃圾 |
废零部件以及废焊渣收集后外卖;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置;废机油、废抹布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
零排放 |
1.5 |
|
环境管理(机构、监测能力等) |
太仓市环境监测站 |
|||||
清污分流、排污口规范化设置(流量计、在线监测仪等) |
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太仓市城区污水厂处理 |
|||||
“以新带老” 措施 |
无 |
|||||
总量平衡 具体方案 |
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太仓市城区污水厂内平衡 |
|
||||
区域解决问题 |
无 |
|
||||
卫生防护距离设置(以设施或厂界设置,敏感保护目标情况等) |
以维修车间为边界,设置50m卫生防护距离 |
|
结论与建议
太仓市镇洋汽车修配有限公司原址位于太仓市开发区东仓北路10号,根据市场需求及企业发展需要,拟搬迁至太仓市城厢镇工业园区五洋路东侧、顾港路南,新征用地3309.02m2,建造建筑物约2539.7m2,其中维修车间2239.7m2,办公用房300m2,项目总投资350万元,迁建项目完成后年约修理汽车300辆。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1、项目选址与规划相符。 本项目地址位于太仓市城厢镇工业园区五洋路东侧、顾港路南,地块属于规划的城厢镇城区工业园(一期),属于工业用地。根据太仓市规划,城厢镇城区工业园(一期)四至范围为:北至339国道,南至弇山西路,东至204国道,西至吴塘河。项目不使用高污染燃料作为能源,基本无“三废”产生,符合太仓市的环保规划。因此迁建项目与当地规划相符。 2、与产业政策相符。 本项目主要为汽车修理与维护,不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及部分修改条目和《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目录和能耗限额》(苏政办发〔2015〕118号)和《苏州产业导向目录》(2007年本)及其修改条目中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 也不属于《苏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苏府【2007】129号文)、《苏州市当前限制和禁止供地项目目录》中淘汰和限制类项目,为该产业政策允许建设项目。 根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12年修订),在太湖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迁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业和项目。本项目属于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本项目无含磷、含氮生产废水排放,符合该条例的有关要求。 根据《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迁建项目所在地陆渡工业区(暂定名),在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太仓市范围内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不会导致太仓辖区内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因此,迁建项目的建设不违背《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要求。 另外,本项目不属于国家《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限制和禁止范围,也不属于《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和《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的限制和禁止范围。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产业政策要求。 3、符合清洁生产的有关要求。 本项目不使用高污染原料,项目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较小;项目所使用的设备及工艺均不属于《苏州市调整淘汰部分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意见的通知》(苏[2006] 125号文)中规定的内容;可见,项目符合清洁生产的有关要求。 4、污染物达标排放,区域环境功能不会下降。 (1)大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主要为焊接过程产生的焊接烟尘及机油挥发产生的有机废气。由于产生量较小,因此采取车间通风装置无组织排放,厂界达标,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通过计算以维修车间为边界设置50m卫生防护距离。由于本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内,卫生防护距离内无常住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点,因此,本项目50m卫生防护距离不会对周围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2)废水 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污水0.4t/d(120t/a),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太仓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标后排放,尾水达标后排入吴塘河,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 本项目的高噪声设备经过减振和厂房的隔声处理之后,噪声能够得到较大的削弱,在厂界处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区标准的要求,对当地声环境贡献量较小。 (4)固废 本项目营运期的固体废物有维修期间产生的废零部件、废机油,焊接产生的废焊渣、擦拭机器产生的废抹布和员工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其中废机油、废抹布为危险固废,其他均为一般固废。对于危险固废,废机油、废抹布由建设单位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为一般固废,产生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外运处置;废零部件、废焊渣为一般固废,产生后统一收集外卖。可见,项目的各部分固废均得到了妥善的处置。 项目的固废在暂存时,划分了专用的暂存区,并采用符合要求的包装方式以及防雨、防渗漏措施,可以较好的避免固废暂存时对土壤、地下水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项目的固废对当地的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运营期污染物量见表22。
表22 项目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三本帐汇总表
5、环境相容性 区域内的大气环境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区域内水环境能够满足其规划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而本项目建成后无工业废水排放;声环境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要求。由此说明区域内各环境要素不会对本项目构成制约。 6、总量控制 项目建成后废水总量为120t/a,则污染物接管总量指标如下: 废水:COD0.048t/a、氨氮0.0036 t/a、TN0.0054t/a、TP0.00048 t/a、SS0.003 t/a。 生活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太仓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项目的污染物总量可从太仓市城区污水处理厂总量中进行调配。 综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落实本环评所提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说明: 上述评价结果是在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基础上得出的。一旦项目规模、用途等发生变化,建设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重新申报。 |
|||||||||||||||||||||||||||||||||||||||||||||||||||||||||||||||||||||||
|
预审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
|
|||||||||||||||||||||||||||||||||||||||||||||||||||||||||||||||||||||
|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
|
|||||||||||||||||||||||||||||||||||||||||||||||||||||||||||||||||||||
|
审批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注释 一、本报告表附图、附件: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项目周边环境图 (3) 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件 (1)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申报(登记)表 (3)营业执照 (4)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5)规划设计要求 (6)土地证 (7)委托书 (8)确认函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
|
|||||||||||||||||||||||||||||||||||||||||||||||||||||||||||||||||||||